早期臺灣上下水道工程尚未建設的時代,民眾多以井水、河水或地下泉水當作飲用水,因為缺乏乾淨的水與公共衛生工程,導致各種傳染病的流行,像是瘧疾、霍亂等,國民的平均壽命也都不長。
為了解決水質乾淨與傳染病問題,日本治台後,特別聘請英國人巴爾頓(William Kinnimond Burton)擔任衛生工程顧問。巴爾頓認為欲杜絕臺灣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水的品質,將水道系統分為「上水道」和「下水道」兩大系統,上水道系統即自來水供應系統,下水道系統則為地下排水用管線。並於 1899 年在淡水建立台灣第一座上水道系統:「滬尾水道(淡水水道)」,為今日大台北地區自來水事業建立雛形。巴爾頓所提出的台灣衛生計畫,也成了日後日本人在台衛生施設的設計藍圖。